高中历史新课标研读学习心得
发布者:admin 发布日期:2019-12-21 来源:原创 浏览:9048次
分享到:

高中历史新课标研读学习心得

西大官实高中历史备课组 何绍海2019年9月18日撰写


2013年我国启动了对2003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修订工作。本次修订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针,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我国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成既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又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

一、在课程目标上,突出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修订后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较2003年版课标的第一个重大变化,即是在课程目标上由“三维目标”发展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程目标是对一门课程学习的总体要求,它反映了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对这门课程的教育宗旨和基本要求。在当代中国的基础教育中,在很长时间内,一直是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双基”为教学目标。无论是初中的历史教学大纲,还是高中的历史教学大纲,在其“教学目的和要求”中,都是以“双基目标”为要求的。应该说,在知识匮乏,尤其是经过“文革”浩劫后急需补充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年代,基础教育中的“双基”教学,对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正如前述的中国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经历了由“双基”教学目标到“三维目标”的过程,这一过程绝不是后者对前者的否定,而是一种继承和发展。事实证明,2003年“三维目标”的提出,在当时来说,具有先进性。它把课程目标作为一个整体来认知,关注到学生作为“人”应培养的基本素质;同时,“三维”的叙述,明确了便于评价的目标叙写方式。但它也有局限性。它缺乏明确目标的实质内涵,导致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只关注目标的呈现方式,即只有三维叙写,而不清楚受教育后所习得的素养。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它是以学科知识技能为基础,整合了情感、态度或价值观在内的,能够满足特定现实需求的综合性品质和相关能力。学科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知识或技能,而是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知识与能力,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说,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历史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

二、在课程结构上,构建了“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三类课程所组成的课程体系,并采用通史与专题史相结合的方式呈现。

按照新的课程设计,历史必修课程为《中外历史纲要》,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课程内容分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大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均在历史时序的框架下,由若干个学习专题构成。通过中外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人物和现象,展现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从分散到整体,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人类历史演变的基本脉络,以及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产。

选修课程是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校本课程。课程标准提供了《史学入门》和《史料研读》两个模块样本,作为校本课程的参考。这两个模块由若干学习专题构成,通过了解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以及通过实际的探究活动,增强学生深入学习历史的能力与素养。

三、在课程内容上,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新了学习内容

修订后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第三个重大变化,便是根据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更新了课程内容。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为达成这一目标,不仅在课程结构的设计上,而且要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都要始终贯穿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任务。为此,修订后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原有课程基础上更新了学习内容。在内容选择上,注重展现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和历史发展大势,精选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历史启示。

必修课程内容的这一更新,不仅有利于学生梳理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主要阶段,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在历史时空框架下把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以及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理解历史进程中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原因与结果,建构历史发展的前后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从而达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关于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的培养。

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关于选修课内容的选择,其目的就是为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如《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学习,即是要求从培养和发展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注重引导学生在时空框架下进行认识,通过对相关材料的研判,形成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建构对历史上政治文明演进的正确解释,形成对当今中国制度建设与发展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四、在课程评价上,制定了学业质量标准,为学生学习历史和检测学习效果,提供了可操作性的依据

为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并检测学习效果,新的课程标准把要求学生达成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水平划分,并制定了学业质量标准。按照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历史学习的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依据,以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为着眼点,将评价贯穿于历史学习的整个过程。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将所学历史知识与技能运用于解决具体问题时体现出的核心素养水平。为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的核心素养进行评价,新的课程标准根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评价所要求的层级关系,对各核心素养进行了水平划分。

当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和评价,绝不是对单一核心素养的检测就能获得,必须是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达成情况进行综合检测。为此,新的课程标准依据核心素养,对高中历史学业质量做了整体的水平划分,制作了具体的高中历史学业质量标准。高中历史学业质量分为四个层级。每一层级不再是对单一核心素养的检测,而是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综合检测。

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制定学业质量标准的同时,还结合具体学习内容提出了具体的学业要求。课程标准规定:学业质量标准中的“水平二”,是高中毕业生在本学科应达到的合格要求。也就是说,高中学生通过学业水平“水平二”合格性考试后,才予以毕业。学业质量标准中的“水平四”,是等级性考试的命题依据,即类似于以往高考命题的依据。   修订后的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上述变化,必将推动我国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的方方面面变革。这既是一个新挑战,也将是激发人们投身教学实践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