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新课标背景下的英语教学
发布者:admin 发布日期:2019-12-21 来源:原创 浏览:8598次
分享到: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新课标背景下的英语教学

高中英语备课组   2019年9月23日

 

       201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正式提出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为“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应具备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与之相应的课程内容“包含六个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

       课标明确了英语学科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在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相继推出的背景下,如何在课堂上实施标准、用好教材是广大教师关注的关键问题,也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问题,帮助教师正确理解教材的结构和编写的核心,有效整合教材内容的六要素,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主题引领的单元整合式英语学习活动,从而践行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活动内容相统一的英语学习活动。符合《课标》要求的教材应该以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的形式将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表达出来,同样符合《课标》要求的课堂教学应该将教材中的文字活动变成学生课堂上的行为活动。

      教师的任务就是设计并实施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这类活动应该包括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其目标应“指向核心素养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学生可以“围绕某一个具体的主题语境,基于不同类型的语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技能获取、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深化对语言的理解,重视对语篇的赏析,比较和探究文化内涵,汲取文化精华;同时,尝试运用所学语言创造性地表达个人意图、观点和态度,并通过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提高理解和表达的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

       在此理论指导下,要完成学习活动设计,教师需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系统地处理好课程、教材和活动三层的关系,整合课程内容六要素,使之体现出“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其中,主题决定了语篇的语境范围;语篇是由语言构成的,并通过语言传递一个完整信息,以此阐释主题意义;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等方面的语言知识;语言传递的信息就是各种文化知识。所以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是一体。

       要学习一门语言,自然需要进行听、说、读、看、写等学习行为,掌握行为背后的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因此,从学习角度来说,英语课程内容的六要素是一个整体,每一个要素在这个整体中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作用(见下图)。

图片39.png

1. 主题语境

《课标》将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定位为“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它会“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

主题的重要性不但体现在对上述课程内容整合的引领,而且还反映在其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联。在日常课堂学习中,学生接触的是具体语篇的主题语境,然后由表及里地深入理解其主题意义,提高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认识和对自然的认识。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 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该单元语篇的主题是英语语言的发展历史,帮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的起源、历史文化变迁以及英汉语言的差异,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培养学生对汉语文化意识的重视和传承意识,学生对这一主题意义的理解程度能够反映其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高低。

2. 语篇类型

《课标》中提出了“多模态语篇”,突破了传统书面语篇的局限性,并提出“语言教学中的语篇通常以多模态形式呈现,既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也包括音频的和视频的,并以不同的文体形式呈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

 

学生学习的任何语言材料,无论什么形式,只要能传递一个完整信息的都是语篇。所以,我们可以将语篇定位为语言学习的基本单位。词汇、语法、阅读、口语、听力等教学都应该建立在语篇层面上,在主题引领下进行,而不是脱离主题语境的碎片化教学。

此外,我们还要关注语篇的文体形式,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例如:记叙文是按照故事起因、发展、结果的顺序行文,其中穿插对相关的人物、时间、地点等的描写,其语言具有口语化的特点;论述文由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构成,语言较规范;说明文结构一般有总分式、并列式、连贯式和递进式等,语言表达准确。

如果学生能把握文体的结构,就能厘清语篇中信息呈现、展开的方式和途径以及作者的思路,从而正确理解语篇的主题意义。

3. 语言知识

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不同,《课标》中语言知识的关键点在于表意功能,学习语言知识的目的是发展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等五方面,“这五方面内容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前者是‘是什么’的知识,如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后者是‘如何做’的知识,主要有语用和语篇等。只有将这两类知识相结合,语言才能在语篇中体现其正确的表意功能。”(夏谷鸣,2018)

例如 “It’s Sunday today.” 这句话,单从陈述性知识看,其发音、拼写、语义都很简单,但它不产生表意功能,也没传递有效信息。如果置于具体语境,它表达的可能不是字面上的意思。如六岁孩子跟他爸说这句话,他想表达的可能是要他爸爸带他出去玩;如妻子跟丈夫说这句话,她表达的也许是他该干家务活了。交际角色、对象、场景、目的发生了变化,这句话的意义也就不一样。因此,语言知识的学习需要基于语篇的主题语境。

4. 文化知识

《辞海》对文化的解释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在英语中是 culture,源自拉丁语,是动词 “colere” 的派生词,其原意是指人在改造外部自然界使之适应于满足食住等需要的过程中,对土壤、土地的耕耘、加工和改良。后来罗马著名演说家西塞罗在他的“智慧文化即哲学”这句名言中把文化从物质意义转向精神意义,意思是指改造、完善人的内在世界,使人具有理想公民素质的过程(覃光广,1988)。

《课标》特别指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拓展教师对文化的理解,便于他们在语篇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完成英语教学所承担的两大任务,即:培养学生借助英语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汲取国外的优秀文化;同时运用英语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在学习国外文化知识时,我们需要汲取精华,去除糟粕;在理解我国本土文化时,我们要关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等内容。

5. 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原本就是指语言行为的技能,培养学生听、说、读、看、写等语言技能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行为的有效发生。脱离听、说、读、看、写的学习是不存在的,产生许多英语学困生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从来不听、不读、不看语篇,不说、不写英语。片面重视某些语言技能也会造成语言能力的畸形,传统语言翻译法教学下产生的“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就是例子。

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技能的训练与语言学习行为的实践相脱离也是一大问题。一方面,教师似乎很重视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开设专门的阅读课、口语课、读写结合课等,另一方面又忽视学生在课堂使用英语的真实学习行为。边听边读、翻书读答问题、小组讨论时使用汉语等不正常学习行为的普遍存在,是造成学生语言技能低下的主要原因。

所以,要改变这些现象,语言技能应该基于语篇学习,在学生的真实学习行为中加以培养和提高。

6. 学习策略

《课标》将学习能力定义为“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

学习策略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因素,具体涉及元认知、认知、交际和情感等策略。

其中元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是管理性策略。前者是对学习活动的管理,如目标确立、计划制订、方法选择、过程监控、学习评价、学习调整等。这些方法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专题指导,譬如在学期初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在期末引导他们进行反思评估。后者是对情感活动的管理,主要分为调动积极情感因素和克服消极情感因素。这些方法需要教师在学生平时学习的过程中营造外部环境加以渗透,譬如教师利用平时不同难度的学习活动、测试评价,提高学生自信心,锻炼他们承受失败的能力。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信息加工处理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具体涉及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学习,如语音、词汇、语法、听、说、读、看、写等,而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展开的,所以这些学习方法也必定在其中习得,例如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养成在语境中理解词义的习惯。

交际策略是学习者表达自己的方法,尤其是指在遇到表达困难时采取的弥补手段,如母语、手势语、直接或间接求助等。这些方法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习得,例如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尽量说英语,但在必要时也可以说母语。禁止或放任母语的使用会抑制学生活动参与的积极性或削弱活动的质量,难以培养他们的交际策略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教材内容一般都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方面组成,但不同类型教材的内容中心点会有所不同。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以结构为导向,以话题为中心,以语言知识为重点,目的在于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学会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加强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加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关注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人文素养,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精度研读教材,使我们的教学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和拓展性,以便更好的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